教育同理心的缺失充斥在课程中
原文:Deficit in educational empathy determines the curriculum - supermemo.guru
这段文字选自《我永远不会送我的孩子上学》,作者是彼得·沃兹尼亚克(2017)
成年人很难与年轻的大脑产生共鸣。低龄学业训练倾向于无语义内容,这并非巧合。字母表、星期、月份名称、乘法表等等,这些都是被迅速筛选为最难的无语义概念。这样的筛选使它们具有首要性和基础性的光环。它们可能被贴上基本工具集的标签。实际上,年轻的大脑需要的是一个丰富的语义框架,以确立这些原始概念的需求和意义。只有这样,学习才可能成为有语义的,并产生预期的结果。绝大多数的成年人,包括优秀的教师,都不理解语义学习的必要性。这就是普鲁士系统的条件反射的结果。
成人很容易就能窥见孩子的想法。想象一下,有一个孩子要学习每个星期的名称。这个孩子没有预定的活动,如周日的弥撒,或周六的足球。对这个孩子来说,周二和周四之间的差别,还不如 Ganymede 和 Calisto 之间的差别。学习星期几的名称就像给空气贴标签。这完全是徒劳且无意义的。成人可能会认为**「这些是孩子在生活中需要的重要术语 」**。
为了弥补**教育同理心**的不足,成年人可以想象:把一年分成 36 个长度为 10 天的周期,每个周期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:Primedec, Secdec, Winterdec, Febdec, 等等。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这 36 个名字(这些名字只是为了弥补成人元认知的优越性),如何?所有成年人,无一例外,都拒绝这样的要求。这正是一个孩子的感受。一堆要学习的名字,没有内容,没有目的!这就是典型的无语义学习。
无法与年轻的大脑产生共鸣是教育系统设计错误的主要源头